close

孕前?懷孕?孕後,

女人最害怕的除了關於小孩就是身材走樣!!


我一直認為自己很幸運沒有長肉肉!沒有身材變形!

自從身邊的人有天跟我說?

妳怎麼駝背這麼嚴重!不好看耶!!

才發現我的身體已經習慣駝背了??

於是我趕快求助於《維娜斯推推脂塑身衣》
















第一次預約試穿到門市量尺寸時?

才發現原本我要的更多更多!!


預約試穿網址:http://goo.gl/41NEQT

除了駝背骨盆也因為懷孕睡姿歪了一邊(沒說沒發現!一說了?我一看!哇!也太明顯!)

脊椎也歪了!順帶還告訴他們我想要屁股挺一點大腿瘦一點(懷孕變胖了)!

還有媽媽們最在乎的餵奶胸部不要變布袋!!!

女人真的好???累啊!


好險這些通通都可以靠塑身衣救救我。

她們很細心的量了所有細微尺寸(說了有40個數字了不誇張!),

還一個一個步驟的教我穿對塑身衣跟怎麼找回沒有因為懷孕挺出來的肚子?

訂做完成後。開始了我的塑身衣之路。
















我選了黑色長褲型~~

就算露出來也可以是內搭的感覺!一點都不害羞!

穿後的感覺就是?原來沒什麼負擔感呀?

只會吃比較少(女人最想要的),

過年時不怕大吃大喝!因為妳很快就感覺塞不下了,

走在路上整個人就是曲線感加抬頭挺胸


繼續努力!

我要把肉肉都推到最完美的地方!

就算纖細也要是漂亮有線條


產後恢復身材的黃金方程式:控制飲食+運動+塑身衣

(運動的妳塑身衣可以助你雕塑身型,不運動的妳更需要它,讓維娜斯無時無刻幫妳推推脂)

身材的救星!必學的靜悄悄享「瘦」法!


●產後身材的恢復

(產後的身材恢復不易,加上帶孩子、睡眠不足,更抽不出空閒去運動)

●瘦身這回事,運動優先搭配飲食

(在家有空可以做些伸展運動,並平常均衡的飲食)

●靜悄悄的瘦身法

(光運動也不夠,產後媽咪最怕的就是擔心肉鬆不緊實!因此需要塑身衣輔佐。隨時穿在身上零負擔,舒適又透氣,就連帶小孩也能穿著,讓妳邊享受邊瘦)

介紹產品特點:3道豐胸、6道塑腰、3道提臀

a.柔和、透氣、排汗,24小時穿著也像第二層皮膚般舒適。

b.會呼吸的輕磅塑身衣,每一根超細纖維如蠶絲一樣強韌抗磨,同時還兼具防水透氣﹑排汗性超佳!

c.「全拉提3D定型布」(ShapeHold):具有固定肉肉及止滑效果,包覆性更好!獨家空氣層設計,可解決穿著時的滑動現象,並有效重塑多指肪部位並定型,又能兼具舒適感。


●探索自己的身體,回歸自然的擁有

(買再多美麗的衣服,倒不如買一件適合的塑身衣雕塑自己的身形,當體態勻稱了,再多美麗的衣服也都穿得下了,因此塑身衣對媽咪來說,絕對日常生活必備的救星,靜悄悄的瘦,讓妳靜悄悄的變美麗)

以上說了一堆,在這裡也介紹一本幫助我改變養生觀念最有效果的好書 醫生自己不吃的藥:大數據揭開醫界、藥商不能告訴你的醫療真相:







↑ 醫生自己不吃的藥:大數據揭開醫界、藥商不能告訴你的醫療真相用起來真的很威...!

醫生自己不吃的藥:大數據揭開醫界、藥商不能告訴你的醫療真相網址: http://www.kingstone.com.tw/book/book_page.asp?kmcode=2014290279150&RID=C9483369-u2874586324-v251444&lid=book_class_sec_se&actid=WISE



























    • 《醫生自己不吃的藥:大數據揭開醫界、藥商不能告訴你的醫療真相》






      以下這些真相,門診醫生、主治醫師告訴過你嗎?

      感冒藥總是跟腸胃藥一起開,但腸胃藥一直吃,骨折率增加22%

      糖尿病藥導致心臟病與腦中風的死亡率高達64%

      癌症健檢反而增加罹癌率,為什麼?



      「醫生不會說謊。」「醫生說的絕對是對的。」真的嗎?

      其實,醫生的話也分為實話和場面話。

      更甚者,有些醫生推薦給患者的藥,其實他自己和家人都不會服用。



      日本醫療統計學權威,專精動脈硬化與預防醫療學研究的新潟大學名譽教授

      岡田正彥要透過臨床的統計數字,揭發40個你不知道的醫療真相:

      同一種藥,為什麼有的醫生說有效,有的說少碰?

      哪些數據可以相信?哪些是偽實證?

      如果醫生的家人生病了,他絕對不會讓他們吃哪些藥?



      醫生自有一套安心延壽的治療法

      ?千萬別相信百大名醫、醫院之類的排名:

      你永遠要對醫院的排名保持懷疑,因為這種排名永遠沒有以任何數據跟基準

      作為評斷好醫院與好醫生的依據。

      岡田正彥醫師說:我盡量不去大學附設教學醫院,因為不想被當成教學工具。

      ?新治療法必有新風險──例如:心導管治療法,復發率還較高

      所以,不需要冒險接受醫院提出的最新療法,因為最先進治療跟舊式治療的復發率其實很可能都一樣。

      ?不要相信「試試新藥」的醫生!因為多數藥廠只取優點進行宣傳,

      對於嚴重副作用多半避而不談。

      愈忙的醫師愈沒空看新藥報告,只看摘要根本沒細看內容就決定採用。



      如果家人生病了,我絕不會讓他們吃這些藥:

      ?糖尿病藥導致心臟病與腦中風的死亡率高達64%

      因為藥物的副作用,引發心肌梗塞、心臟病和腎臟病等各種疾病,

      不但病症沒得到解決,甚至提高了死亡率。

      ?很多病即使不吃藥,也能治好

      固定運動減重至少7%,糖尿病就可以不藥而癒,改善生活習慣才重要。

      還有,預防骨質疏鬆的最好方法是運動,攝取太多鈣質和活性維生素D3,容易得心臟病。

      降高血壓、降三酸甘油脂和降膽固醇的藥,吃了會壞腎傷身,甚至提高致死率,

      世上更沒有「得吃一輩子」的藥的病

      --高血壓數字,多少以下可以停藥?血糖值多少之下也可以停藥?



      為何岡田醫師不讓家人接受「定期」健檢與全身健檢?

      ?意外嗎?X光檢查居然高居罹癌病因第四名

      全身健檢最大的問題就是大量照射放射線,對人體組織造成嚴重傷害。

      斷層掃描的輻射量,可能高達X光的一千倍!你知道嗎?

      ?「及早發現,及早治療」這句話一點根據也沒有

      例如,失智症是因為腦神經細胞的訊號傳導物質不足,或是過多所導致,

      沒有任何數據能證明,提早發現並開始服藥,就能抑止病情惡化。

      除了定期運動,飲食方面也要維持均衡營養,才能健康長壽。



      ◎好醫生有時很難碰到,但不適任的醫生你一眼就可分辨:

      你一問問題他就開始生氣;

      說上一位主治醫生的壞話;

      從不建議你改善生活習慣,卻一直開給你同一種藥,但對藥物內容不做任何說明......



      本書追蹤數據統計,揭破無數醫療謊言以及醫生的真話與場面話。

      對錯誤的藥物與檢查,你要有拒絕的勇氣。

      最重要的是,你需要的不是名醫,而是找一位熟悉你的家庭醫生,

      協助你做好健康管理。















        名人推薦



        許醫師自然診所負責人許達夫

        中央廣播電臺「健康知識家」主持人黎慧芝













      維持健康永遠不變的方式,是良好的生活習慣

      讀過醫學博士岡田正彥所寫的《醫生自己不吃的藥》,內心深有感觸,相信本書對於許多人長久、且制式被灌輸的所謂「正確醫學觀念」的疑惑,提供了很好的解答。

      現今是一個醫藥氾濫的時代,尤其我們被許多所謂的現代醫學觀念所制約,認為西方醫藥是萬靈丹,一不舒服趕快看醫師開藥,就能把問題解決。其實我們都忽略了人體其實是有自癒能力,像是大部分的感冒,都是可以不吃藥,自我調養而痊癒。

      醫學是一門細緻的學問,不同的人對同樣的藥物可能就有不同的反應。書中特別提到,一種藥物或是醫療方式的治療效果,必須經過很審慎的驗證,這項實驗數據才可信。但不幸的是,有些新藥物的問世、某些藥品的被大量使用,和藥廠的利益密不可分,有些醫生置身在這個利益漩渦中,有些醫生則是太忙或粗心,對於醫學報告和論文,沒有時間也沒有用心好好研究,便輕易使用新藥,導致許多不幸的醫療悲劇發生。

      大家應該都有經驗,有時我們生病看完醫生之後,即使沒有吃藥,心理上感覺病已經好了一半。由此可知,心之為用大矣哉!心理作用可以主宰我們的行為,甚至影響病情,也就是說,有正確的觀念更形重要,才不會產生錯誤的行為。

      作者在書中提到,藥物對身體的傷害、不必要的檢驗反而增加罹病的風險、攝取營養補給品的迷思等,在在值得大家深思,是不是大家吃了太多的藥物和所謂的健康食品,做了太多「希望自己能夠安心」的健康檢查,反而傷害了自身的健康。希望大家在看完這本書後,能夠如作者期許──有效利用醫療資源,當一個聰明的病患。

      身為廣播電台健康節目的主持人,長期的訪談經驗及涉獵健康知識,讓我了解到真正的健康絕對不是靠醫生、藥物和各種檢查可以造就的。首先,要對「健康」有正確的觀念,以正確的生活方式,才能防患於未然;其次,如果生病,要先反省自己的生活形態,及心理狀態是否出了問題,從根消除病因,並請你的家庭醫師、值得 信賴的醫師(不一定是大醫院的醫師)診治。

      一個疾病的形成,有很複雜的原因,如果只是治標不治本,病根還在,重複的醫療資源浪費勢必不可免,身體也只是一再消耗,受到傷害。要維持健康永遠不變的方式,是良好的生活習慣、身心的涵養,並注意飲食調配和適度運動,才能擁有全面健康的身心靈狀態。(文/中央廣播電臺「健康知識家」主持人黎慧芝)



























      • 作者介紹








        岡田正彥



        新潟大學名譽教授,醫學博士,專攻預防醫學及長壽科學。1972年畢業於新潟大學醫學系,1990年起任職同大學醫學系教授,從事動脈硬化、預防醫學等研究。並首創膽固醇測定法,為全球先驅。其後擔任循環器官主治醫生(至2011年)、美國心臟學會專業會員。



        2002年獲頒臨床病理學研究振興基金「小酒井望賞」。先後歷任日本文部科學省大學設置審議會專業委員、美國期刊《電機電子工程師學會生物醫學工程會刊》的副編輯、期刊《生體醫工學》的總編輯等職。2012年起成為新潟大學的名譽教授、水野紀念醫院常務理事。



        著有《人為什麼會變胖?--用科學的方法預防肥胖》、《癌症八成可以治癒》、《不吃藥的也能活,這樣你還要依賴處方藥嗎?》、《看診無法延長的你壽命》等書。並於《日本經濟新聞》連載專欄「樂活健康術」超過一年的時間。







      • 譯者介紹





        蘇胡



        中日筆譯譯者。輔仁大學翻譯研究所畢業。



















      醫生自己不吃的藥:大數據揭開醫界、藥商不能告訴你的醫療真相-目錄導覽說明








      • 序章醫生會說謊,但數字不會

        1.可以相信與無法相信的數據

        2.正確使用統計學,數據才可信

        3.偽實證製造數據所引起的悲劇

        4.藥廠與醫界巧妙隱匿的勾結

        5.只讀摘要,醫生其實未必懂藥



        第1章醫生自有一套安心延壽的治療法

        1.醫院排名是被巧妙扭曲的大數據

        2.新治療法必有新風險──心導管治療復發率還較高

        3.名醫、大學附屬醫院不該是第一選擇

        4.「有名的藥」醫生也被藥廠騙了

        5.你感冒藥吃抗生素,是醫生的自保之道

        6.醫生開的藥未必安全──致命壞腎的膽固醇藥

        7.不要相信「試試新藥」的醫生

        8.醫生建議的治療法,能讓你問個仔細嗎?

        9.X光,能免則免

        10.復健與營養管理,勝過一切治療



        第2章如果家人生病了,我絕不會讓他們吃這些藥

        1.藥物無法治癒高血壓,只能降

        2.最高血壓沒超過200,不要吃藥

        3.糖尿病藥導致心臟病與腦中風的死亡率高達64%

        4.固定運動減重至少7%,糖尿病不藥而癒

        5.女性別太在意壞膽固醇指數,更別服藥

        6.吃藥降三酸甘油脂,死亡率反而提高

        7.腸胃藥一直吃,骨折率增加22%

        8.睡相不好?健康;睡不好?服安眠藥更糟

        9.鈣質攝取太多,反而容易骨折、心臟病

        10.失智症即使早發現、早治療也沒用

        11.一次改善多種病的複方藥,千萬小心

        12.經常服用營養補給品,容易罹癌

        13.貪小便宜吃學名藥,拿自己生命在開玩笑

        14.血壓、血糖「160」以下,請停藥

        15.世上沒有「得吃一輩子」的藥的病



        第3章為何我不讓家人接受定期健檢與全身健檢?

        1.為什麼定期接受健檢的人,較短命?

        2.越精密的身體檢查,越要命

        3.日本人的癌症死因第4名:X光檢查

        4.十大癌症原因

        5.肺癌健檢反而增加罹癌率的原因

        6.電腦斷層掃描的輻射量令人髮指

        7.需要胃部X光、胃鏡檢查嗎?

        8.乳癌有十分之一被誤診

        9.直徑不到三公分的腫瘤......

        10.我們還不知道為什麼有的癌症會消失

        11.血管年齡跟動脈硬化有關嗎?

        12.何時需要頭部核磁共振MRI?

        13.腰圍和BMI合格,也可能有代謝症候群

        14.一天三十分鐘、一週三到五次

        15.怎麼吃會變健康?



        結語好醫生、壞醫生,怎麼分?



















      推薦序



      維持健康永遠不變的方式,是良好的生活習慣

      中央廣播電臺「健康知識家」主持人/黎慧芝



      讀過醫學博士岡田正彥所寫的《醫生自己不吃的藥》,內心深有感觸,相信本書對於許多人長久、且制式被灌輸的所謂「正確醫學觀念」的疑惑,提供了很好的解答。



      現今是一個醫藥氾濫的時代,尤其我們被許多所謂的現代醫學觀念所制約,認為西方醫藥是萬靈丹,一不舒服趕快看醫師開藥,就能把問題解決。其實我們都忽略了人體其實是有自癒能力,像是大部分的感冒,都是可以不吃藥,自我調養而痊癒。



      醫學是一門細緻的學問,不同的人對同樣的藥物可能就有不同的反應。書中特別提到,一種藥物或是醫療方式的治療效果,必須經過很審慎的驗證,這項實驗數據才可信。但不幸的是,有些新藥物的問世、某些藥品的被大量使用,和藥廠的利益密不可分,有些醫生置身在這個利益漩渦中,有些醫生則是太忙或粗心,對於醫學報告和論文,沒有時間也沒有用心好好研究,便輕易使用新藥,導致許多不幸的醫療悲劇發生。



      大家應該都有經驗,有時我們生病看完醫生之後,即使沒有吃藥,心理上感覺病已經好了一半。由此可知,心之為用大矣哉!心理作用可以主宰我們的行為,甚至影響病情,也就是說,有正確的觀念更形重要,才不會產生錯誤的行為。



      作者在書中提到,藥物對身體的傷害、不必要的檢驗反而增加罹病的風險、攝取營養補給品的迷思等,在在值得大家深思,是不是大家吃了太多的藥物和所謂的健康食品,做了太多「希望自己能夠安心」的健康檢查,反而傷害了自身的健康。希望大家在看完這本書後,能夠如作者期許──有效利用醫療資源,當一個聰明的病患。



      身為廣播電台健康節目的主持人,長期的訪談經驗及涉獵健康知識,讓我了解到真正的健康絕對不是靠醫生、藥物和各種檢查可以造就的。首先,要對「健康」有正確的觀念,以正確的生活方式,才能防患於未然;其次,如果生病,要先反省自己的生活形態,及心理狀態是否出了問題,從根消除病因,並請你的家庭醫師、值得信賴的醫師(不一定是大醫院的醫師)診治。



      一個疾病的形成,有很複雜的原因,如果只是治標不治本,病根還在,重複的醫療資源浪費勢必不可免,身體也只是一再消耗,受到傷害。要維持健康永遠不變的方式,是良好的生活習慣、身心的涵養,並注意飲食調配和適度運動,才能擁有全面健康的身心靈狀態。



      前言



      我們到底該如何選擇,才能健康長壽呢?



      醫生告訴患者的話,分為場面話與實話兩種。



      某位女士曾告訴我,如果想讓醫生對你說實話,最好的方式就是問:「如果您自己是患者會怎麼做?」我聽了後恍然大悟,這段話也就成為本書問世契機。



      為什麼醫生不直接告訴我們實話?由於醫學領域的急遽變化、社會結構日趨複雜,造成醫生與患者甚至醫生彼此之間,對於醫學資訊的理解程度、立場都大相逕庭,因而產生了極大的鴻溝。



      而最新資訊的幕後推手,就是統計學這項技術。這是一種將至今發生過的各種現象,輔以龐大的資料與公式計算的一種科學預測法。例如,對於持續服用血壓藥的患者,我們可以透過統計數據來回答患者的問題,諸如:「將來是否真的能健康長壽」、「會不會有什麼後遺症」等問題。



      相信如果你長期關注健康議題,一定經常在書籍、期刊以及電視上,看到「實證」這個詞。這裡指的實證,指的是透過統計學研究獲得的數據,說穿了也只是似是而非的結論,並非百分百準確的事實。但許多人卻把這些經實證過的知識,當作絕對不可違抗的事實,這就是現在醫生與患者溝通的難處。



      同一種藥有的醫生說有效,有的說少碰



      這讓我想起距今幾十年前我當實習醫生時,發生過一件令我非常難忘的事。醫界是最不需要個人「發揮創意」的地方,所以每個人剛開始實習,都會跟在前輩旁邊觀摩、學習。但在實習過程中,我有一個問題怎麼想也想不通。因為每位醫生的指導方式和觀點都不太一樣,因此我經常遇到明明是同一種病症,每位醫生用的藥卻不同,或是明明是同樣的檢查數據,判斷的基準卻完全不同。令我不禁想問,到底哪種作法才是正確的?



      我也曾遇到某位醫生對我說:「這種藥副作用非常強,少用為佳。」但另一位醫生卻說:「這種藥非常安全,總之先用看看。」而他們指的是同一種藥。



      仔細問清楚後,才知道原來第一位醫生,過去曾用了這種藥,導致患者出現嚴重的副作用。另外一位則沒有過這樣的經驗。當時我深切感受到,人類的經驗,其實非常狹隘且偏頗。由此可知,醫生其實也不知道正確答案,他只能用他的專業知識及累積的經驗,做出他認為最正確的判斷。



      這麼一說可能會嚇壞很多人,但這並不能否定醫生的專業,及他們拯救生命的決心。



      簡單來說,醫生選擇哪種治療法(原因),之後又會產生怎樣的效果與副作用(結果),都可以經由過往數據推測得知,其準確度至少在九成以上。



      因此我認為,統計學是建立科學的醫療方式最大的幫助,並在大學裡進行許多關於醫療的研究。



      其中之一就是以健康的人為對象,調查目前的檢查數據與未來健康狀態的相關性,進行大規模的追蹤調查。我也從分子與遺傳因子的角度,研究如何預測發病。另外,還開發了以數學為基礎的預測法。很幸運的,這些研究成果皆受到認可,於一九八六年,得到美國專門期刊《電機電子工程師學會生物醫學工程會刊》(IEEE Transactions on Biomedical Engineering)副總編的指名刊載。其後我的研究就趕上了世界的潮流,我也幸運的在國際醫學研究領域占了一席之地。



      至於診療方面,之後我以一般內科醫生一職開始執業,但後來又在研究所開設了日本首見的「預防醫學」講座,開始負責預防中心的診療相關工作。



      此外,在這些研究與診療進展的同時,拜技術顯著進步之賜,也發現了許多社會上不可避免的問題。比如說,因為研究人員與藥廠勾結,導致刊載在專門期刊上的無數實證,受到人為故意的扭曲,向社會大眾傳達了錯誤的訊息。其中有些事實,甚至被扭曲成完全相反的訊息。



      就連站在醫療最前線的醫生,都可能一時不察,誤用了錯誤的資訊。換言之,雖同為醫生,但他們之間會因為努力程度不同,而產生資訊接受程度的歧異。當然,以我自己的立場而言,不論輿論的壓力多大,我也不會屈服,只會重視實證來進行醫療。



      為什麼呢?因為人類會說謊,但數字不會。



      在資訊氾濫的現今社會,只有實證值得信賴。



      為了讓讀者能夠正確理解其意義與背景,首先本書將簡單說明最先進的統計學,並且探究為何正確的情報沒有流傳於世,讓每個人都能了解醫療的真相。



      本書的目的,就是將「妥善利用現代醫療的方法」,透過最新的實證為基礎來加以介紹。我希望讀者知道真正的事實後,都能接受正確的醫療,並且贏得健康的人生。



      很欣喜本書作者岡田正彥教授,為現代人指點醫學迷思,糾正許多人錯誤的醫學觀念,讓大家更了解醫師語言,也讓民眾對自己的健康做更好的把關,絕對是一本不容錯過的健康好書。



      作者大膽揭露許多存在已久的醫界「不能說的祕密」,以及一般人長久以來被灌輸的錯誤醫療知識,有很好的醫學教育功能,雖然寫的是日本的狀況,但相信包括台灣和世界其他國家在內,也有類似的情形。作者非常具有道德勇氣,造福大眾,深具良醫風範,令人欽佩。



















      編/譯者:蘇胡
      語言:中文繁體
      規格:平裝
      分級:普級
      開數:25開15*21cm
      頁數:240


      出版地:台灣




















    • 作者:岡田正彥

      追蹤







    • 譯者:蘇胡








    • 出版社:大是

      出版社追蹤

      功能說明





    • 出版日:2016/5/3








    • ISBN:9789865612467




    • 語言:中文繁體




    • 適讀年齡:全齡適讀







    67FDC2A00E50499D
arrow
arrow

    王怡芸皆守綜凳信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